第17章 永远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
A+ A-

  

   人生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得到你想要的;二是享受你拥有的。但是能够做到第二件事的人极少,而快乐恰恰藏在第二件事里面。

   ——哈佛教授 乔塞亚·罗伊斯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途中可能会有数不清的坎坷和泥泞,但也有美丽的风景。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坎坷和泥泞,而忽视了美景的存在,但这次旅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相反,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自己的心境,在心里种上快乐的种子,快乐就会在心里生根发芽,而忧愁也只是一种轻纱拂面的朦胧之美。那样,我们就能不被外物所左右,就能领略人生旅途中的亮丽风景。

  

看自己的星星

   

  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法国)大仲马

   

   美国有一位女士随丈夫从军,他们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的铁皮房子里。后来,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铁皮房子里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当地气温很高,更糟糕的是,因为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连最基本的语言都沟通不了,所以,她整天愁眉不展,简直是度日如年。最后,她没办法再继续忍耐下去了,就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诉苦,说无论如何也要丢开一切回家。

   信寄出后,她开始了日思夜念的日子,急切地期待着父母的回信。回信终于来了,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结果却大失所望。因为父母在信中只有寥寥数语,既没有安慰她,也没说叫她赶快回去,这与她期待的来信大相径庭。

   父母的回信是这样写的:“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开始,她看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不得不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她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在逆境中寻找快乐,而不是消极悲观。明白了这些,她觉得自己非常惭愧,她要走出铁皮房子,去看属于自己的星星。

   她开始改变了。于是,她主动地和周围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让她惊喜万分的是她发现当地的人们都十分友好、热情。然后,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她一边研究,一边做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次,惊喜再次出现了,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令人沉醉着迷。她开始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她觉得外面的温度也不高了。终于,她变得快乐了,同时,她也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每天她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没有改变,气温还是那么高……原因只要一个,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地置身于所谓的逆境中,而现在,她却习惯地寻找着快乐。

   后来,一本叫《快乐的城堡》的书出版了,这本书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她,书的内容源于她跟随丈夫沙漠从军的那段亲身经历。

哈佛金言:

  同样的逆境在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心境下,往往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关键是如何看待它。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痛苦中找到快乐的影子。如果你选择了悲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那么你将时时忍受抑郁、痛苦的折磨。你的生活、学习,甚至你的健康要因此付出代价,因为你的心田常常是阴暗多雨的。

苏格拉底的心境

  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古希腊)柏拉图

  

  苏格拉底还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笑着说:“我有很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让我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结了婚,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7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也容易,用不着一层楼又一层楼地去叩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花,种一畦菜,这些乐趣简直是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喜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7层,每天,他仍是快快乐乐。

  人揶揄地问:“先生,住7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哈佛金言:

  快乐的人能转用心境转环境,而悲观的人的心境则被环境所转。悲观的人品味出来滋味的永远是辛酸和苦涩,哪怕是快乐就摆在眼前,也像不认识一样。要拒绝悲观,让境随心转,这样,我们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快乐的,并容易去主动发现快乐。

别患上怀旧病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他们会很高兴地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英国)莎士比亚

  

  一个夏天的下午,在纽约的一家餐厅里,奥里森·科尔在等待着,他感到十分沮丧,意气特别消沉。他在工作中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失误,导致他错过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项目。即使在等待见他最珍视的一位朋友时,科尔也不能像平时一样感到兴奋和快乐。

  很快,他的朋友终于从街那边走过来了。朋友是一名了不起的心理医生,诊所就在附近,科尔知道他的朋友刚刚和最后一名病人谈完话。

  “怎么了,科尔?”医生不加寒暄就直接问他,“什么事让你不痛快了?”科尔对他这种洞察心事的本领早就见怪不怪了,所以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使自己烦恼的事情。然后,医生说:“来吧,到我的诊所去。我要看看你的反应。”

  在诊所,医生把一盒录音带塞进录音机里。“在这卷录音带上,”他说,“有3个来看我的人所说的话。当然,没有必要说出来他们的名字。你要注意听他们的话,看看你能不能发现这3个案例的共同之处,只有4个字。”他微笑了一下。

  在科尔听起来,录音带上的3个声音共有的特点是悲伤,不快乐。第一个是男人的声音,他遭到了生意上的失败。第二个是女人的声音,她因为照顾寡母,以至于一直没能结婚,她心酸地述说她错过了很多可以结婚的机会。第三个是一位母亲,因为她上中学的儿子和警察发生了冲突,而她一直在责备自己。

  在3个声音中,科尔听到他们一共6 次提到4个字:“如果”、“只要”。

  “你一定大感惊奇。”医生说,“你知道我在这里,听到了成千上万句用这几个字作开头的内疚的话。他们不停地说,直到我喊停下来。有时候我会要他们听刚才你听的录音带,我对他们说:‘如果,只要你不再说如果、只要,或许我们就能把问题解决掉!”

  医生伸了伸他的腿,继续说:“用‘如果’、‘只要’这4个字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几个字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却使我们面朝着错误的方面,向后退而不是向前进,并且只是浪费时间。最后,如果你把用这几个字当成了习惯,那这几个字就很可能成为阻止你成功的真正的障碍,成为你不再去努力的借口。

  “现在回到你的问题上来,你的计划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犯了错误。但那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错误能让我们学到教训。但是在你告诉我你犯了错误,而为这个遗憾、为那个懊悔的时候,你其实并没有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科尔带着一点不服气的语气说。

  “因为你没有脱离过去,你没有一句话提到未来。从某些方面来说,你非常诚实,你也在内心深处以此为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不太好的毛病,就是喜欢一再讨论过去的错误。因为不论怎么说,在叙述过去的灾难或挫折的时候,你还是主要角色,你还是整个事情的中心人……”医生说。

  在医生的开导下,科尔终于意识到,自己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还没有真正走出自我是一个错误,所以要用积极上进的态度去改变现在的处境。医生告诉科尔,他患上了严重的“怀旧病”,因为“如果”、“只要”这类字眼是“怀旧病”的重要特征。

  

哈佛金言:

  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是在逃避现实,就会陷入病态。沉湎过去是一种无益的选择,沉浸在过去的痛悔中不能自拔更是一种悲哀。因为沉湎过去的结果往往是让人逃避成熟的思考,进入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境界。

  一个人只要不再谴责自己过去的行为,不再沉溺于对往日不幸遭遇的回忆,只要不再重蹈覆辙,他就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小石子的提醒

  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德国)叔本华

  

  耶稣在还没有成为救世主之前,就曾经历过许多的淬炼与修行,从而获得非常高深的智慧体悟。

  有一次他去远行。在当时,修行者唯一的交通工具就只是自己的一双脚。耶稣因为急于赶路到目的地,便无视于路程的遥远与艰苦,只是努力地赶路。

  因为路途太远了,他走得精疲力竭,经过了很长时间,他再翻越一座山岭,就可以看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了。耶稣松了一口气,庆幸总算能够及时赶到了。

  但是,就在他心情放松的同时,他立刻感到鞋子里有一颗小石子。那颗小石子真的是非常小的,小到会让人根本不觉得它的存在。但在耶稣刚开始赶路不久时,就已经清楚地感觉到那颗小石子在鞋子里,不断地刺痛着脚底,让他觉得不舒服。

  然而,耶稣一心忙着赶路,也不想浪费时间脱下鞋子,索性就把那颗小石子当做是一种修行,不去理会。

  直到这时,他才停下急切的脚步,心想着:既然目的地已经快要到了,而又还有一些闲暇,干脆就在山路上把鞋子脱下来,把脚下的小石子从鞋子里倒出来,让自己轻松一下吧!

  就在耶稣低头弯腰准备脱鞋的时候,他的眼睛不自觉地瞄向沿路的山光水色,竟然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丽,当下,他领悟了一项重要的哲理:自己这一路走来,如此匆忙,心思意念竟然只专注在目的地上,甚至完全没有发现四周景色的优美。

  他把鞋子脱下,然后将那颗小石子拿在手中,不禁赞叹地说:“小石头啊!真想不到,这一路走来,你不断地刺痛我的脚掌心,原来是要提醒我,慢点儿走,注意生命中的一切的美好事物。了,你真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的暮鼓晨钟!”

哈佛金言:

  法国小说家罗曼·罗兰认为,在工作与游乐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如果能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生活的艺术就在其中了。所以,在生活中,即使走得再匆忙,我们也不应该忘了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也学,就在欣赏的同时,我们就会在无意中打开另外一扇门,从而走进另一种别样精彩的人生,因为,快乐就在这另外的一扇门里。

   生活有两种选择

  ???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勇猛前进。

  ——(法国)大仲马

  

  杰里是一个永远快乐的人,他不仅自己生性乐观,而且还善于激励别人。他有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他坚信,在任何时候人都有两种选择。

  一天,一个朋友问:“杰里,我不明白,你怎么可能一直都快乐无比呢?你是怎样做的呢?”

  杰里笑着回答说:“每天早晨醒来,我就对自己说:杰里,今天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选择一个好心情,也可以选择一个坏心情。而我选择了好心情。

  “每当有坏事发生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受害者的角色,也可以选择主宰者的角色。而我选择了后者。每当有人向我抱怨时,我可以消极地听取抱怨,也可以给他们指出解除烦恼的方法,而我总是选择主动帮助别人,向他们提出好的建议。生活永远是由两个选择构成的,你要永远选择好的那一个。”

  一次,杰里遭到几个歹徒抢劫,他的腹部被三颗子弹击中,住进了医院,很多人都为他担心,可是不久他便痊愈了。同事们关切地问他:“中弹的时候,你想些什么呢?”

  杰里拍了拍同事的肩膀,哈哈一笑,说道:“在那一瞬间,我想到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生,一个是选择死,而我选择了生。所以我认定我去的那家医院,是全国最好的,那里的医疗技术更是一流的。”

  杰里喝了点水继续说:“可是,他们在手术时,好像是把我看成一个垂死的人。我向医生们做了个鬼脸,使劲地喊了起来:‘啊,我过敏呀!’当他们问我对什么过敏时,我说:‘子弹!’医生们都大笑起来。接着我说:‘请把我当一个活人来医,而不是一个死人。’就这样,我的手术顺利地做完了。”

哈佛金言:

  悲观是一种选择,而快乐也是一种选择,一个人快乐与否在于他自己的选择。外面晴空万里,也不能挡住内心的悲哀;同样,外面乌云密布,也不能抑止心底的狂喜。有智慧的人都知道,要让境随心转,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会让悲观占满心灵的空间。

  

   快乐在心里

  

  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德国)安德亚斯·布雷默

  

  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幸福之神,让她到人间去撒播。临行之前,上帝仍然有点不放心地问道:“你准备把它们撒在什么地方呢?”

  幸福之神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我已经想好了,我要把这些种子放在最深的海底,让那些寻找快乐的人,经过大海惊涛骇浪的考验后,才能找到它。”

  上帝听了,微笑着摇了摇头。

  幸福之神思考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那我就把它们藏在高山之上吧,让寻找快乐的人,通过艰难跋涉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可是上帝听了之后,还是摇了摇头。

  这回,幸福之神有些茫然无措了。

  上帝意味深长地说:“你选择的这两个地方都不难找到。你应该把快乐的种子撒在每个人的心底。因为,人类最难到达的地方,就是他们自己的心灵!”

哈佛金言:

  快乐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所以,不要期待跋山涉水去寻找快乐了,应该到自己的心里找一下。百年哈佛精神对快乐作了这样的诠释:快乐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心中,要找到快乐,唯一要做的就是抛弃心中的忧虑、抱怨、绝望和仇恨。让自己变成一个快乐的人吧,因为我们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

渔夫的快乐生活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法国)罗曼·罗兰

  

  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拍照的声音把渔夫吵醒了。游客试着通过谈话来克服这尴尬的场面,他说:“我相信,您今天一定会打到很多鱼。”

  渔夫摇摇头。

  “噢,您觉得不太舒服?”

  “我身体特棒。”渔夫说完后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

  游客的表情有些迷惑不解,他又问道:“那么您为什么不出去打鱼呢?”

  “因为今天一早已经出去打过鱼了。我的筐里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二十几条青花鱼……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我今天不需要再打鱼了!”

  游客激动地说:“您想一想,要是您今天出海两次,三次,甚至四次,那您就可以捕到更多的青花鱼……不出一年您就可以买辆摩托,两年就可再买一条船,三四年说不定就有了渔轮,当然就可以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就可以建一座小冷库,也许可以盖一座熏鱼厂……您可以坐着直升机飞来飞去找鱼群,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渔轮作业。您可以取得捕大马哈鱼的权利,开一家活鱼饭店,无需通过中间商就直接把龙虾运往巴黎,然后……”

  游客兴奋得说不出话了。渔夫拍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呛着的孩子:“然后怎么样?”

  “然后嘛,您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还可以眺望美丽的大海。”

  “我现在就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港口打盹儿,只是您的‘咔嚓’声把我打搅了。”

哈佛金言: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同,当然生活的心态也不尽一致。但是,就快乐本身而言,最简单的恰恰就是最真实的。很多时候,人们在忙忙碌碌之后才发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所追求的快乐竟然就是最平常的享受。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忙碌了一生,也没有让自己过上一天真正快乐的日子。那么,面对快乐这个最真实的话题,你会怎样做呢?

   没鞋的和没脚的

  你是否快乐还是痛苦,不完全取决于你得到什么,更多的是在于你用心去感受到了什么。

  ——(美国)亨利·霍夫曼

  

  艾伯特曾经是一个对一切都不满足的人,所以整天都不快乐。但是在1934年春天,当艾伯特在威培城道菲街散步的时候,目睹了一件事,使艾伯特的一切烦恼从此消解。此事发生于10秒钟内,艾伯特在这10秒里所学得的东西,比从前10年还要多。

  艾伯特在威培城开了一间杂货店,经营两年,不但把所有的积蓄赔掉了,而且还负债累累。就在前一个星期六,这间杂货店终于关门了。当时,艾伯特正向银行贷款,准备回老家找工作。他走路的样子看起来像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人,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信念和斗志。

  这时,艾伯特突然瞧见一个没有腿的人迎面而来,他坐在一个木制的有轮子的木板上。每一只手撑着一根木棒,沿街推进。艾伯特恰好在他过街之后碰见他,他正朝人行道滑去,艾伯特们的视线刚好相碰了。

  他微笑着,向艾伯特打了个招呼:“早,先生!天气很好,不是吗?”他的声音是那样富有感染力,那样有精神,好像根本就不是一个有身体缺陷的人。

  当艾伯特站着瞧他的时候,艾伯特感觉到艾伯特是多么富有呀!艾伯特有两条腿,艾伯特可以走。可是面对他自信的目光,艾伯特觉得自己才是一个残障者!艾伯特对自己说:“既然他没有腿也能快乐高兴,我当然也可以。因为我有腿!”

  艾伯特感到心胸顿时豁然开朗,他本来只想向银行借100块钱,但是,他现在有勇气向它借200块。艾伯特本来想到老家求人帮忙随便找一件事做,但是,现在他自信地宣布,他要到堪萨斯城获得一份好工作。最后他钱也借到了,工作也找到了。

  后来,艾伯特把这次经历中的感想组织成几句话写了下来,贴在浴室的镜子上,每天早晨刮脸的时候,他都要大声地朗读一遍: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直到在街上遇见一个人,他没有脚!

哈佛金言:

  故事之所以能流传那么久,是因为它经典。那经典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强大的警示作用。想一下,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哈佛著名教授乔塞亚·罗伊斯用十分简洁的话道出了其中的大智慧。他说:“人生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得到你想要的;二是享受你拥有的。但是能够做到第二件事的人极少,而快乐恰恰藏在第二件事里面。”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

  ——(美国)理查德·瓦格纳

  

  有一个从著名大学毕业的学生追求的家庭和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觉得生命很空虚,感到彷徨而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

  医生听完了他的倾诉说:“我开几个处方给你试一下!”于是,医生给他开了4副药,放在药袋里,对他说:“你明天上午9点钟以前独自到海边去,不要带报纸和杂志,不要听广播,到了海边,分别在9点、12点、15点和17点,依次服用一副药,你的病就可以治愈了。”

  那位毕业生半信半疑,但第二天还是依照医生的嘱咐来到海边,走到海边时刚好是清晨,看到广阔的大海,心情为之开朗。

  9点整,他打开第一帖药,准备服用,里面没有药,只是在纸上写着两个字——“谛听”。他真的坐了下来,谛听风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甚至听到了自己心跳的节拍与大自然节奏合在一起。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安静地坐下来听了,因此感觉到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洗礼。

  到了中午12点,他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还是写着两个字——“回忆”。他开始从谛听外界的声音转回来,回想起自己从童年到少年的无忧时光,想起青年时期创业的艰苦,想到父母的慈爱,兄弟朋友的友谊,生命的力量和热情重新在他的内心燃烧起来。

  下午3点,他打开第三个处方,上面写着六个字——“检讨你的动机”。他仔细回想起早年创业的时候,自己是为了服务于人群而热忱地工作,等到事业有成了,却只顾赚钱,失去了经营事业的喜悦,为了自身利益,忘却了对他人的关怀,想到这里,他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悟。

  到了黄昏5点钟,他打开最后一个处方,上面写着八个字——“把烦恼写在沙滩上”。他走到一片离大海最近的沙滩,写下“烦恼”两个字,一波海浪过来,立即淹没了他的烦恼,把沙滩冲刷得一片平坦。

哈佛金言: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已经没有体验到快乐的感觉了,这确实有点可悲。实际上,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宁静而自由的空间,比如,每天沉思5分钟,让自己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尽情地舒展。要知道,生活中的很多所谓的包袱和压力都会在这样的舒展中被抖掉,剩下的就是美好与轻松。为了快乐的生活,丢掉烦恼吧!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写在沙滩上。

  

快乐是一种感觉

????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法国)蒙田

  

  约翰尼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孩子,每到周末,他都要去好几英里以外的树林里捡木柴。那天的天气很好,约翰尼一会儿就捡到了许多。太阳升得很高了,约翰尼很口渴。于是他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顺便吃些东西,因为他要到下午才能回去呢。

  小溪的旁边有一棵大树,那是个很好的休息地方。当他到了那里,发现那儿长了一些熟透了的野草莓。

  “正愁着这些干巴巴的面包怎么吃下去呢!把草莓夹在面包里味道一定好极了!”约翰尼把帽子放在草地上垫好,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野草莓放在里面。

  “要是妈妈能和我一起分享这些美味该有多好呀!可是她现在却在阴暗的屋子里承受病魔的折磨。”想到这些,约翰尼把即将送入嘴里的草莓放了下来。

  “还是给妈妈留着吧!她现在正生病呢,吃了这些草莓一定会好一些!”约翰尼想道。

  可是那些草莓实在是太诱人了,约翰尼心想:“我干了一天活了,就吃一点吧!”于是他就把草莓分成两堆。但是,每一堆看起来都很小,他便又将它们放到了一起。“只尝一个。”他想。

  无意中,他把最好的一颗拿了起来,快要送到我嘴里的时候,他发现那是最好的一颗,于是他又放下了,心想:“我要把最好的留给妈妈,不,我要把全部的草莓都留给妈妈。”

  最后,约翰尼一颗草莓也没有吃,他又去捡柴了。

  黄昏,他回到了家,当他放下柴火时,听到了妈妈的呼唤:“约翰尼,你帮妈妈倒杯水吧!我有些口渴。”约翰尼高兴地把草莓送给妈妈。

  “这是你专门留给妈妈的吗?”妈妈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妈妈因为有你这样的好孩子而感到骄傲,上帝会保佑你的!妈妈爱你!”

  约翰尼心想:“原来奉献是这样一种快乐的感觉啊!”

  

哈佛金言:

  把快乐拿来与别人一起分享的时候,快乐就会增值。百年哈佛教给学子这样的法则:快乐绝不是越给越少,相反,当我们在为他人多付出一些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是一种最甜美的快乐滋味。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