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超越自我让人生更加充实
A+ A-

   

   凡事欲想成功,必须依靠自己的凡力而不能借助上帝的神力。

   ——哈佛教授 约瑟夫·奈

   对每一个人来说,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标准,更是人们高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证。一个人只有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他才会不断努力进取,不断地突破自身,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最终超越自我,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也正是这种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进取精神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恐惧来自内心

  

  人的内心隐藏有任何一点恐惧,都会使他受到魔鬼的利用。

——(美国)马克·富莱顿

  

  一位心理学家在课堂上讲了心理暗示对于人们造成的重大影响,但是他的很多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心理暗示不过是某种借口,不存在科学依据。于是,心理学家决定带他的学生们去做一个试验。他把他的学生们带到了一个没有开灯的黑屋子里,屋子里有一座窄窄的桥。心理学家问:“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不服气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踏上那座窄桥,并顺利地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打开了一盏幽幽的小灯。灯光昏暗,但是学生们看清楚了桥下是漆黑的水潭。谁也不知道那水有多深,而且在幽幽的灯光下,水潭显得更加诡异莫测。心理学家再次问:“现在,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学生们有些犹豫,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走上那座桥,依旧小心翼翼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再次打亮一盏灯,这盏灯的灯光较先前的那盏亮多了,学生们看到水潭里的景象,心头不禁打个冷战。只见水潭里有数不清的蛇游来游去,有一条眼镜蛇还吐着长长的信子昂头冲着那座桥。学生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心里在庆幸自己幸好没有掉下去。心理学家再次问:“这下,谁还敢走过那座桥?”几乎没有学生敢再踏上那座桥了。

  这时,只见心理学家踏上了那座桥,稳稳地走到了对面,学生们都惊呆了。心理学家没有说话,只是再次打亮一盏更亮的灯让学生们细看,原来桥和水潭之间密布着一张细细的铁丝网,学生们面面相觑。

  心理学家这时开口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心灵的力量。我们不知道,恐惧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在灯开亮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小心地走过那座桥,那时候,黑暗对我们来说,不值得恐惧。反而是黑暗让我们变得小心,而不至于出错。

  “但是,当灯被一盏盏打亮,我们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限制住了,反而不敢迈步走向那座桥。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过那座桥。那座桥,就是我们内心的力量。只要我们不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我们都有能力轻松地过桥。”

哈佛金言:

  有人说:“无知者无畏。”这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但是,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喝厕水的女子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俄国)契诃夫

  

  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刚步入社会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然而,在受训期间,圣子竟然被安排去清洁厕所。

  一开始,圣子根本适应不了,当她手拿抹布伸向马桶时,本能地反应就是作呕。但酒店的上司对她要求极高,必须将马桶擦得光洁如新。可想而知,在最初的日子里,圣子的感觉是多么糟糕!很快,她就开始讨厌这份工作了。

  是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还是知难而退、选择跳槽?正当圣子犹豫不决时,一位同事——曾经的厕所工来到她的面前,同事没有用空洞的理论去讲述该怎么工作,人生之路该如何走,只是做了一下示范。只见那位同事一遍遍擦**桶,直到擦洗得光洁照人。擦完后,他用茶杯从马桶中舀了满满一杯水,一饮而尽,动作非常自然,就像喝了一杯可口的饮料。临走时,同事送给圣子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同时还有鼓励的目光。

  同事的举动震颤了野田圣子的心。她从没有想到在人们眼中最肮脏的马桶,竟能刷洗到如此洁净的地步。一个小厕所,竟显现出人生最高深的哲理:只要刻苦创业,任何工作都能创造出奇迹。圣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痛下决心:“就算我冲洗一辈子的厕所,也要在这个岗位上做一个最优秀的人!”

  训练结束那天,圣子擦完厕所之后,毅然舀满一大杯厕水,并自豪地喝了下去。这次经历,也成了野田圣子日后做人处世精神力量的源泉。从此,野田圣子变成了一个渴望创造奇迹的人。后来,37岁的她就当上日本的邮政大臣。

  

哈佛金言:

  如果我们拥有创造奇迹的渴望,对任何困难都不畏惧的话,那么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努力做到最好。在学习上也会力争上游,努力向第一名靠拢。只要抱有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信念,就一定能实现。一定不要畏惧苦难,而是要挑战苦难,敢于战胜困难,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人生。

穷人缺什么

  只有积极进取的人,才能够摘取成功的桂冠。

                                ——(英国)罗素

  

  “我曾是一位穷人,但是我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向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秘诀就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有3把钥匙,分别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如果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福。当然,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拿走100万法郎,那是我为睿智的他揭开贫穷之谜而发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欢呼与掌声。”这是刊登在法国《科西嘉人报》上的一份遗嘱。这位曾经的穷人就是巴拉昂,法国50大富翁之一。

  巴拉昂年轻的时候很苦,也很穷。后来,他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法国最年轻的媒体大亨。不幸的是,他因病于1998年去世。去世后,他把价值4.6亿法郎的股份捐给了一家医疗机构并留下了这份特别的遗嘱。

  遗嘱刊出后,有48561人给《科西嘉人报》寄来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太多的人都认为穷人缺少的是金钱,因为一旦有了钱,他就不会再是穷人了。有的人认为穷人缺少机会,如果他们有机会的话,也一定能够抓住财富。还有的人认为穷人缺少技能,如果他们有一技之长的话,就能迅速致富。当然,也有其他的答案,比如缺少关爱、漂亮的面孔、显赫的地位等等。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的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他在银行保险箱,向外界公布了他的致富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的答案中,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她年仅9岁。人们都很惊讶,为什么只有小蒂勒和巴拉昂两个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呢?

  在颁奖的时候,年仅9岁的小蒂勒终于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她这样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和小蒂勒的回答见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种震动超出法国,波及欧美。一些新贵和年轻的富豪就此话题谈论时,也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穷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即缺乏野心。这里所说的野心,不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别有用心,而是成功的最根本的要素——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哈佛金言:

  一个人之所以贫穷,不是因为他有一个贫穷的口袋,而是因为他有一个贫穷的脑袋。贫穷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不思进取。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进取心这种根本的要素,也就永远走不出贫穷和失败的阴影。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勇往直前,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心。而不思进取只会让一个人自甘堕落,最终一事无成。

  不管自己目前的处境如何,每一个人都应有这种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它是人生的支点,有了它,我们的人生就会奋斗不息。进取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根源,更是穷人变富的秘诀。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请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进取心吧!

   希尔的字典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

                            ——(美国)拿破仑·希尔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年轻的时候非常淘气,但是,他却有一个当做家的梦想。拿破仑·希尔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自己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因为字词是作家的工具。但小时候由于他家里很穷,所以没能接受完整的教育。当时,就有“善意的朋友”告诉他,说他的梦想“不可能”实现。

   年轻的希尔并不相信这些人的话,他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这本字典里面有他所需要的所有的字,他的目标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随后,他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他用小剪刀把 “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词从字典上剪了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就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他把他的整个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上,那就是对一个要成长,而且要成长得超过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拿破仑·希尔就是这样不断激励自己,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后来,他成为美国政商两界的著名导师,被当时的罗斯福总统誉为“百万富翁的铸造者”。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也成为世界超级畅销书。

哈佛金言:

  这里并不是建议你也把“不可能”三个字从字典里剪掉,需要做的只是培养自己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并把“不可能”的意识从心中除掉。每个人的内心中常常存在着需求勇气的欲望。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都需要勇气、力量和希望,缺乏面对挑战的勇气就会导致对任何事都不会有足够的热情。

  如果一个人处于逆境之中,那么他的内心一定需要勇气,只有勇气才能突破逆境对他的挑战。所以,如果在其他方面都具备的条件下,又具有敢于直面挑战的勇气,他的成功率就会比一般人高得多。

   大铁球摆动了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古希腊)柏拉图

  

  这是一个营销报告会的现场,在舞台正中央的位置上,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舞台上放了几种大小不同的铁锤。一位老者介绍了目的:用铁锤把大铁球敲打动起来。

  很快,有两位年轻人抡起大铁锤砸向大铁球。但是,大铁球却无动于衷,一点儿动的迹象都没有。没敲几下,两位年轻人就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当人们认为再怎么敲打也无济于事时,那位老者拿起了一把小铁锤,对准大铁球敲打起来。敲一下,停一下,敲敲停停,非常有节奏。人们都感到十分奇怪,用铁锤都不能把大铁球敲打动起来,难道用小铁锤能做到?

  时间慢慢地过去了,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台下的人们开始失去耐心,开始躁动起来,还有不少人开始离开会场。但是,那位老者却仍然在那里一锤又一锤地敲打铁球,态度依然全神贯注。

  大约40分钟后,前排的一位观众突然大叫起来:“球动了!”人们果然发现,在小锤的不断敲打下,大铁球开始摆动起来,而且摆动的幅度不小,连吊球的架子都发出了声响。这声响虽然不大,但却震撼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最后,老者开口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有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降临?如果不能,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了。”

哈佛金言:

  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有许多人都在苦苦寻觅着成功背后的制胜玄机,如果我们浏览一下这么多年来成功者的制胜路径,终于可以发现一个常被人忽略的秘密,那就是耐心,这是人们用来赢得成功的真正引擎。

  对一个人来说,耐心被认为是衡量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之一。如果想成就一番大业,就一定要有耐心。实际上,成功需要的不是急躁,而是最后的那一点耐心。当一个人决定放弃的时候,也正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这是人生不变的定理。

勤奋的“钢铁大王”

  不要睡懒觉,不和太阳一同起身就辜负了那一天……“勤奋是好运之母”,反过来,懒惰就空有大志,成不了事。

  ——(西班牙)塞万提斯

  

  安德鲁·卡耐基是世界著名的“钢铁大王”,他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生产钢铁的大型联合企业,而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卡耐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列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

  卡耐基1835年11月25日出生于苏格兰。他的家里虽然穷,但他的父母却都为人正直,对人和善,而且勤奋,乐于助人。卡耐基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学会了勤奋和自立。

  13岁那年,卡耐基随家人来到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后来又辗转来到匹兹堡,生活非常艰苦。那时,卡耐基白天他都要出去替人做工,晚上读夜校,十分辛苦。14岁那年,他来到匹兹堡的大卫电报公司做信差。他向经理许下诺言:一个星期就可以记熟全城的线路。他说到做到,最终成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

  作为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电报在企业云集的匹兹堡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卡耐基每天辛苦地往来于各个公司之间,熟悉了每一家公司的特点,同时了解了各个公司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4年的勤奋积累,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卡耐基在回顾这段时期时,曾称之为“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1853年,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西部管区主任斯考特看中了卡耐基,聘他去做私人电报员兼秘书,每月薪水为35美元。因为当时卡耐基的电报技术非常高超,18岁的他走进了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的10余年中,卡耐基凭着自己的勤奋做事的态度,在24岁那年就升任为该公司西部管区主任,年薪涨到了1500美元。在公司,卡耐基更加勤奋,他留心每一个管理细节,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这为他后来组织更为庞大的钢铁企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卡耐基曾在带人修桥补路时,就常常思考能否用铁桥代替木桥。当时的匹兹堡的钢铁公司虽然很多,但相对来说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1862年,卡耐基与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建造铁桥的公司。

  1863年7月4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卡耐基认为钢铁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借着到欧洲旅行的机会,去伦敦考察钢铁研究所,并果断地买下了道茨兄弟发明的一项钢铁专利,还买下了焦炭洗涤还原法的专利。回到美国后,卡耐基决定大干一场。

  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了。此时的卡耐基决定抓住这个机遇自己创业,于是,他很快就向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提出了辞呈。他迅速把分散的资金聚集在一起,成立了联合钢铁公司。

  后来,勤奋的他又把联合钢铁公司更名为卡耐基钢铁公司,他大胆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一流的人才,改进生产管理和技术,降低成本,使自己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耐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

  在一次接受记者访问时,卡耐基说起了成功的秘诀:“我之所以能成功,有两个基本因素:第一,我自幼出生在贫苦之家,晚上常听见父母为了应付穷困而叹息。所以我从小就力求上进与发奋,决心长大之后要击败穷困。第二,凡事不论大小,都要认真地去做……”

哈佛金言:

  勤奋是促使成功的基本要素,而懒惰者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要想成为有志者,要想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实现心中的梦想,那就必须让勤奋起来,肯吃苦,具备上进的精神。

  一个人不管现在生活的条件怎样,只要他勤奋,有自己的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同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机遇,终有一天,他就会成为一个拥有财富的人。

  古今中外,财富总是偏爱勤奋的人。同样,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勤奋的楷模,勤奋成就了他们一生事业的辉煌。事实上,勤奋也是一种习惯,勤奋会让我们把握住更多的机会,从而让我们成就非凡的事业,获得财富。

最后一次考试

  我活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了活着。

                       ——(英国)培根

                       

  这是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一群经济系大四年级的学生在一幢楼的台阶上挤作一团,他们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之前的最后一次测试了。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仿佛势在必得。

  这些学生非常清楚,这场即将到来的最后一次测试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曾经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参考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在测验的时候不能相互交谈。

  考试就要开始了,他们意气风发地冲进教室。教授很快就把试卷分发了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试题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时间过得很快,3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结束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先前的自信表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忧虑和恐惧。

  收完试卷后,教授俯视着他面前这些焦急的面孔,然后问:“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请举手!”结果没有一只手举起来。教授继续问:“完成4道题的有多少?”仍然没有人举手。教授仍旧接着问:“完成3道题的?两道题?”学生们不安地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但还是没有一个人举手。

  教授依然不紧不慢地问:“那么一道题呢?肯定有人完成一道题的。”整个教室仍然沉默、静寂。教授放下了手中的试卷说:“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听到教授的话,所有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

  最后,教授微笑着解释说:“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经济学课程,但关于这个学科仍然有很多的东西是你们还不知道的。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的。你们都将通过这次测验,但是请你们记住:即使你们现在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学习也还只是刚刚开始。”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但是他的这堂课却没有一个学生遗忘。因为他们明白了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也是一生的需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试图停止学习的脚步。

哈佛金言:

  一个人学得越多,懂得越多,越会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还需要加倍努力学习才行,这才是一种真正学习的状态。一个人想要具备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要力图让自己成为一个永远学习的人。

  “终身学习”理念已经被很多国家的民众所认同,而且也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现象。所以,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就必须对学习产生热爱并且乐于继续学习,愿意在生活中随时与人分享学习的乐趣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终身学习者的特质与能力。可以这样说,对个人来讲,学习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它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学习就成为人类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如果不学习,人类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无法认识和适应社会;不学习,人类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世界。学习向来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人类的生活史,就应该是终身学习史;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年轻人的心愿

  

  生活必须经常做自我超越,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正如音乐必须不断改变主题和旋律一样,一曲完成再来一曲,决不倦怠,决不沉睡,自始至终保持清醒。

                             ——(法国)罗曼·罗兰

  

  一个年轻人曾这样说:“你以为我做了司机便满足了吗?我的心愿是做铁路公司的老板。”当时,他还没有做到司机。他在铁路上做了两年事后,还只是在三等火车上做一个加炭工,月薪40美元。

  一个铁路上的老手曾挖苦他说:“你现在做了一个加炭工,就以为自己是发财了吗?老实告诉你吧,你现在这种水平、这个位置,就是再做四五年大概才会升为月薪100美元的司机。如果你不被开除的话,那是你的幸运,你就可以一生安然地做司机了,其他的就别再指望了。”

  听这些话的年轻人正是佛冯兰,他并不满于一种安全稳定的工作。后来,在不断的努力追求下,他真的实现了他自己说的话,做到了大都会电车公司的总经理位置。

哈佛金言:

  进取心最终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激励力量,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崇高。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是人智慧的源泉,就像从一个人的灵魂里架设在这个世界上的“天线”,通过它可以不断接收和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更有力量,让人永远都在不断地进步,获得成功。

下一个

  

  谁能保持永远的进取,谁便是伟大的人。

                                ——(德国)歌德

  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贝利初涉足坛时,在一次比赛中,他从己方禁区带球穿过全场,晃过对方包括守门员在内的全部防守队员,从容破门,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使球场上的对手拍手称绝。赛后,贝利被记者们团团围住。其中一位记者问:“贝利先生,在您的进球中,您认为哪一个踢得最好?”贝利不假思索地说:“下一个。”

  而当贝利在足坛上大红大紫,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已踢进l00个球以后,记者又问他同样的问题:“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记者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贝利一生踢进1200多个球,两次荣获“世界球王”的美称,使得世界无数球迷为之倾倒。然而,当记者问他哪个球踢得最精彩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回答:“下一个!”

哈佛金言:

  细细体会贝利的回答,可以发现,简短的三个字却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揭示了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一个近期目标,绝不应该骄傲自满,而应该相信最好的永远都在下一个,应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起点,应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能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才能获得成功者无穷无尽的乐趣。

  取得一次成功,获取一些成绩,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向“下一个”目标迈进,向更新的领域拓展,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爱迪生的进取心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法国)罗曼·罗兰

  当年,爱迪生、斯旺以及许多科学家在同一个时期研究电灯。当时电灯的原理已经非常清楚了——要把一根通电后能够发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里。他们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让发光材料更轻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时间更长。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发光材料的寿命。

  爱迪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项研究,有记者这样对他说:“如果你真的让电灯取代了煤气灯,那可要发大财了。”爱迪生却说:“我的目的不在于赚钱,我只想跟别人争个先后,我已经让他们抢先开始研究了,现在我必须追上他们,我相信会的。”

  在当时,爱迪生已经声名显赫。当他仅仅宣布可以把电流分散到千家万户时,竟然导致煤气股票暴跌12%。爱迪生本人是冷静的,在设想成为现实之前,他都像小时候在火车上做实验一样踏踏实实地干。他已经是一个改进了电话、发明了留声机、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小奇迹的著名“魔术师”,但他却是这样的人——一旦取得了成果,就立刻把它忘掉,然后扑向下一个目标。

  关于用来做发光材料的灯丝,爱迪生曾经尝试过炭化的纸、玉米、棉线、木材、稻草、麻绳、马鬃、胡子、头发等纤维、铝和铂等金属,一共1600多种。那段时间,全世界都在等着他的电灯。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研究,爱迪生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持续发光45小时的灯丝,在45个小时中,他和他的助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盏灯,直到灯丝烧断。很快,爱迪生又发出了不满足声音:“如果它能坚持45个小时,再过一段时间我就要让它坚持100个小时。”

  两个月后,灯丝已经能连续发光170小时了。随后,《先驱报》这样报道了爱迪生的成果:“伟大发明家15个月的血汗成就了电力照明的胜利”、“不用煤气,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却光芒四射”……新年前夕,爱迪生把40盏灯挂在大街上,有很多人专门赶来看这个说亮就亮、说灭就灭发光的奇迹。

  有一位老者说:“看起来是挺漂亮的,可我不明白这些烧红的**是怎么装到玻璃瓶子里去的。”大街上,“爱迪生万岁”的欢呼此起彼伏。但是,爱迪生的讲演再次让人们惊讶:“这项发明并不是一种伟大的成功,其实它还在研究中,只要它的寿命还没有达到600小时,就不算成功。”

  从那以后,伴着源源不断的祝贺信、电报、礼物以及铺天盖地的新闻,爱迪生默默地改进灯泡,向600小时的目标迈进。结果,灯泡的寿命竟然达到了1589小时。

  

哈佛金言:

  进取心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满怀进取心,才会不畏困难,不轻言失败,才会信心百倍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才能走向成功。一个人进取心越强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没有坚不可摧的进取心,成功的目标就永远不可能达到。

  进取心是一个成功人士首先必备的品质。当一个人失去进取心时,他周围的一切都将失去光泽。进取心是把一个人塑造成为成功者的最主要的因素。

  人的进取心越大,达到目标的时间就会越短。有了强烈的进取心,又有了明确高远的目标,再加上坚不可摧的愿望力量,就必然会产生坚决有力的行动,也就一定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