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父亲应学会与孩子沟通——填平亲子间的代沟
A+ A-

  不可否认,每一位父亲都应该是一个天生的教育家,都应该懂得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是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世界上最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的。可以说,亲子沟通是每一位父亲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或技术,掌握得好、运用得好就会大大促进孩子的成长,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人生命运。否则,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让您终身不安和遗憾。

学会与孩子讲道理

  

  每个人都是听着大道理长大的,我们长大后,也会本能地要把大道理将给孩子听。但是,今天的孩子是不喜欢听大道理的。那么,怎样与孩子讲道理才有效是父亲应该学习的。作为父亲,应该讲求方法和技巧,把握好度,才会让道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教现场】

  吴刚十分贪玩,爸爸为此常忧心忡忡,每次告诫他时,他都会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不都和我一样吗?”直到有一天,父亲拦住准备出去玩的吴刚说:

☆ 家有坏爸爸 ☆

  “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呀!爸爸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一定要为爸爸争口气!今天咱不去玩,咱学习,怎么样?”

  吴刚说:“爸爸,我想玩,不想学习!”

  爸爸几乎用哀求的语气说:“爸爸求求你,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你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爱学习的呀!”

  “可是,爸爸,我真想去玩,你就让我去吧!”

  “不行,回屋学习去!”爸爸看吴刚“软”的不吃,就来了“硬”的。

  吴刚闷闷不乐地回屋了……

☆ 家有好爸爸 ☆

  “我给你讲一个有趣的事,讲完了,你再去玩,怎么样?”吴刚答应了。

  爸爸说:“昨天,我和你章叔叔去清扫工厂的大烟囱,在烟囱内顺着钢筋踏梯上上下下时,都是你章叔叔在前面,我在后面。当我们钻出烟囱的时候,你章叔叔的身上、脸上全都被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一点烟囱灰也没有。”

  爸爸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章叔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一定很脏,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章叔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很干净,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就只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人们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章叔叔是个疯子呢!”

  吴刚听罢,忍不住和爸爸一起大笑起来。爸爸笑罢,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吴刚听了,顿时满脸愧色,放弃了去玩的计划,回房间学习了。

【案例分析】

  道理还是需要对孩子讲的,但要注意讲的方法。坏爸爸就道理而论道理,孩子当然听不进去。结果,坏爸爸由弱变强,最终把儿子训进屋里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好爸爸则能运用技巧给孩子讲述大道理,爸爸讲得很有意思,孩子也能听得进去,并且从中有所领悟,从而放弃出去玩的想法,回屋学习。相信,他的学习效果一定不错。

  尽管很多父亲的道理讲得天花乱坠、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孩子却“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能听到心里去。其实,这与讲道理的方式和技巧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亲在给孩子讲道理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育建议】

建议一:运用幽默的方式讲道理

  幽默源自于一个人平和的心态和丰富的内涵,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幽默的语言会使人感到轻松愉悦。正如上面的好爸爸运用了一个幽默的故事,在笑声中让孩子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父亲不仅达到了教育目的,还使孩子自己生起惭愧心。如果父亲狠狠地批评儿子,儿子也许也会放弃玩的计划,但肯定心里会对父亲有怨言。所以,如果父亲和孩子讲道理时,注意多用幽默少用命令,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但注意一点,要幽默得不低俗。

建议二:掌握一些讲道理的方法

  作为父亲,也应该学着掌握一些讲道理的方法。

  比如,故事法:父亲可以编一些优秀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给孩子传授一些道理,劝说孩子,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在故事中获得受益。如果孩子不能明白,就再次重复故事或故事的某个环节。讲故事时,一定要绘声绘色,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辅以一些动作,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再如,情景法: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时,让孩子指出动画片中的好形象和坏形象,从而让孩子明白是非善恶的标准。

  又如,换位法:可以与孩子试着做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做爸爸,爸爸做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

  只要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多的讲道理的好方法。

建议三:给孩子讲道理要有耐心

  很多时候,给孩子讲道理讲不通,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父亲没有耐心,认为孩子应该能听懂这些简单的道理。但是,孩子的分析能力毕竟有限,当他听不懂大人在讲什么时,大人就应该慢慢地把道理给他讲清楚,并轻声询问孩子是否已经听懂。如果孩子没有听懂,父亲应该再耐心给孩子讲一下,或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述,或是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直到孩子听懂为止。

【教子箴言】

  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父亲必须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如果父亲只说大道理而没有把这些道理落实到行动中,孩子也会看得很清楚,就不会相信这些大道理。所以,父亲要给孩子讲道理,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身体力行那些道理。

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眼里的世界与父亲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如果父亲不能耐心地、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就很难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有一种比拳头更为有效的教育“武器”,那就是倾听孩子。这样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家教现场】

  爸爸正在看报纸,孩子放学回来了,他高兴地跑到父亲身边:“爸爸,爸爸,今天学校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 家有坏爸爸 ☆

  “什么事情?今天有没有布置作业?赶紧去写!别整天疯疯癫癫的。”

  “爸爸,这件事真的很好玩!”

  “没见我正忙着吗?等会儿再说!”

  “哦,那我一会儿再跟您说吧!”

  过了一会儿,孩子又来到爸爸身边:“爸爸……”

  还没说完,就被爸爸打断了:“少说那些破事,要说就说你的成绩吧!”

  孩子一下子就蔫了……

☆ 家有好爸爸 ☆

  “好啊,什么事?说来听听!”爸爸放下手中的报纸,抬起头来,一副期待的眼神看着孩子。

  “爸爸,是这么回事……”孩子津津有味地说了起来。

  爸爸不住地点头,还微笑着插话:“后来呢?”“真的?”“不错!”

  孩子讲完了,爸爸高兴地说:“还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呢!”

  孩子也很高兴:“就是呀!爸爸,以后有好玩的事我再给您说!”

  “好啊!”

  孩子一蹦一跳地回房间写作业去了……

【案例分析】

  一名小学生说:“爸爸不了解我,他总是跟我讲大道理,从来也不听我的想法。而且,每当我跟爸爸说什么事时,他总是否定我,我还可以向他说什么呢?”当父亲在抱怨孩子总把事闷在心里不愿意与自己沟通时,有没有想过,孩子不愿意与您沟通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成功的父亲曾说:“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其实,父亲不倾听孩子,就等于关闭了亲子沟通的大门。

  就像上面的例子,坏爸爸就不想听孩子说的话,当孩子再次想说时,坏爸爸就打断孩子,还强迫孩子去谈他的成绩,这样,孩子还会再愿意与爸爸沟通吗?好爸爸不但愿意倾听孩子,还有动作、眼神、面部表情以及引导性的话语,以此来激发孩子倾诉的欲望。这样的爸爸就是孩子眼中的好爸爸,而孩子也是爸爸眼中的好孩子。

  如果父亲在孩子诉说的时候,不断地哼哼呀呀地附和,漫不经心,甚至眼睛一直不离开手中的报纸,根本不正眼看一眼孩子。可想而知,孩子会是什么心情。

  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很多父亲可能气急败坏,就会对孩子斥责,甚至是打骂。此时,父亲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尝试去倾听孩子,询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当父亲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上,并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并非不可原谅,而且自己的不良情绪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生活中,很多父亲也想倾听孩子的心声,但却不知怎的,就感觉孩子的话是强词夺理,于是就火冒三丈。结果,导致所谓的“倾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倾听孩子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父亲用心去把握。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一位著名企业家曾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也说:“我在教育卡尔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经验,其中之一我称为‘倾听的艺术’。”可见,倾听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渠道。

   通过倾听孩子,就能了解孩子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况,以及学习上的问题等等。其实,孩子的思想往往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如果父亲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就不能与孩子做有效的沟通。

建议二:有主动倾听的意识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虽然他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父亲应该主动去倾听孩子的倾诉,这不仅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而且还能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建议三:要听孩子把话说完

   孩子在学校与同学打架了,老师给孩子的爸爸打了电话。孩子放学回家时,一肚子怒火的爸爸开口就骂:“好啊你,在学校净干坏事!就知道打架!”孩子嘟囔着:“我、我……”他好像要说明打架的原因。爸爸继续说:“我什么我?你还想辩解什么?打架就是不对的!”孩子委屈得流下了眼泪。爸爸不依不饶:“你还哭!打架还有理了?”

   这时候,孩子的内心不仅是委屈,甚至还有对爸爸的憎恨,因为爸爸不相信他,不尊重他,他会觉得爸爸不爱他。所以,作为父亲,遇到类似的情形,一定要听孩子把话说完。否则,如果随意打断孩子的话,禁止他去辩解,孩子就会逐渐放弃解释的权利,就会背负很多委屈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建议四:做出认真听的样子

  当孩子主动倾诉时,父亲一定要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可以用眼光注释着孩子,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你说吧,爸爸听着呢!”“好啊,说来让爸爸听听!”“接着往下说,我听着呢!”同时,应适当增加一些体态语言,比如:可以紧挨着孩子坐,搂着孩子的肩膀,微笑地注视孩子,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做个夸张的表情,等等。当然,也应该说一些附和性的话,如“那倒是。”“那时你肯定很伤心吧?”“我理解你的心情。”

  这些附和性的动作和语言往往能够增加孩子诉说的兴趣,而且这能表明父亲是认真倾听孩子,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他说的事情,会让孩子感觉受到了父亲的尊重,从而更愿意与父亲沟通。

建议五:给孩子做简单引导

  在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父亲可以适当地提一些简单问题,引导孩子继续表述想法,进一步把问题说清楚。父亲可以适当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来表述他的想法,把问题说清楚。比如:“哦,是吗?”“然后呢?”“继续说,也许我可以帮你。”这种引导性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当然也要注意语调的柔和,并不断地给孩子鼓励。

建议六:善于听出弦外之音

  在倾听孩子时,需要听出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实意图,才能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对孩子的心思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体贴孩子的烦恼,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孩子的问题,赢得孩子的尊重。如果没等孩子说完就烦了,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怎样才能听出孩子的弦外之音呢?首先应该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对孩子的感受进行确认,比如,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猜测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一次猜不对,就再尝试一次,还应该鼓励孩子纠正您的猜测。这样,您就能把握孩子的弦外之音了。

【教子箴言】

  在与孩子沟通这个平台上,父亲常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倾听者:倾听可以获得关于孩子的更多信息,可以走进孩子的心里;二是指导者:随时随地对孩子引导、提醒与影响;三是帮助者:帮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健康成长。当然,这三种角色不一定需要同时扮演。有时扮演一种角色就可以了,那就是仔细倾听孩子。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拥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可是作为父亲的您也许会嘀咕:父亲也需要像柔情似水的母亲一样拥抱孩子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父亲能用拥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您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一定会更近一步。要知道,拥抱就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

【家教现场】

  中考开始了,儿子很紧张。第一天考试,爸爸送儿子去考场。在进考场前,爸爸给儿子打气,给他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以便缓解他的紧张情绪。可是,儿子看起来还是信心不足。

  进考场的时间到了,爸爸让儿子赶快进考场。可是,儿子还在回头看爸爸,好像在等待什么……

☆ 家有坏爸爸 ☆

  爸爸有点着急了,说:“快进去吧,别看了。好好考!”

  儿子又回头看了爸爸一眼,似乎有话要说。爸爸大声说:“别看了,赶紧的,再晚了就进不去了!”

  结果,儿子快步走进考场。不过,他发挥得并不太好,没有考入理想的高中。

☆ 家有好爸爸 ☆

  就在儿子看爸爸的那一瞬间,爸爸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快速地走到儿子面前,伸出双臂,给儿子一个热烈的拥抱。儿子一脸的幸福,周围的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儿子考得很不错,进入了重点高中。每当回忆起中考时,儿子总忘不了爸爸的那个拥抱。

【案例分析】

  坏爸爸只是催促孩子进考场,怕他耽误考试。坏爸爸的心是好的,但有点着急,结果就影响了孩子考试的发挥。而好爸爸则能在关键时刻想起要拥抱儿子,事实证明,这给了儿子莫大的鼓舞。这也说明,在生活中,好爸爸也是经常给孩子拥抱的,否则,在那一瞬间,好爸爸也想不起要拥抱孩子。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事实证明,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是亲昵地拍打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也说过:“我认为,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比如说孩子有时候希望在心理和情感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或者他感情波动很大,非常需要安慰,而不是提问时,在这些时候,我会拥抱、抚摸儿子,传达给他沉默而温暖的信号。”

  可见,拥抱孩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事实表明,孩子也喜欢被父亲拥抱,因为他能感受到父亲的保护,能够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安全感。所以,父亲要学会拥抱孩子。

【教育建议】

建议一:每天给孩子三次拥抱

  拥抱能够促进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的拥抱会越来越少,但是,最好每天给孩子三次拥抱,以稳定孩子的情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比如,孩子在早上醒来时,父亲可以抱抱孩子,孩子在拥抱中开始新的一天,他会充满愉悦感。孩子放学回家后,再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孩子晚上睡觉前,可以再次拥抱孩子,孩子就会安然进入梦乡。

建议二:在孩子受委屈时拥抱他

  一个小女孩与弟弟为了一件事争执起来,脸气得通红,还委屈地流出了眼泪。小女孩看自己争不过弟弟,扭头就走。就在这时,正在忙于手头工作的爸爸立即放下活儿,走上前去给了女儿一个拥抱,还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爸爸并没有说什么,但一分钟后,小女孩安静了下来,还擦干眼泪,默默地走到弟弟面前,给弟弟一个拥抱。就这样,姐弟间的一场纷争就平静地结束了。

  其实,不得不佩服这位父亲的智慧,他知道在孩子受委屈时给孩子一个拥抱,知道拥抱的力量要大过语言的力量。对孩子来说,父亲就是在以拥抱来表明对他的爱,这种爱将会变成孩子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三:在离别时要拥抱孩子

  当孩子要出远门,到外地求学时,父亲的心情往往比较复杂,难以运用语言表达,这时候,如果拥抱孩子,就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您对他的关爱与不舍、担忧与牵挂,就能把千言万语透过这个动作传达给孩子。当然,如果孩子很小,也可以在分别时拥抱他。比如,一位父亲每次送孩子到幼儿园门口时,总会拥抱孩子,然后看着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幼儿园。

建议四:用其他体态语言传递情感

  一位教育家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经常会得到爸爸的拥抱吗?在与你的相处中,爸爸的肢体语言多吗?”在收回来的1000份问卷中,90%的孩子回答:“很少,几乎没有。”关于肢体语言,很多孩子说:“爸爸跟我说话都不多,还哪有什么肢体语言呀!”

  这样的结果是在预料中的,因为父亲很含蓄,很内敛。但是,作为父亲,一定要认识到肢体语言对于亲子沟通的重要作用,不但要经常拥抱孩子,还应该用握手、拍肩膀、轻抚孩子的头、微笑、眼神等体态语言与孩子沟通情感。

【教子箴言】

  无论父亲有多忙,都应该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儿,伸出自己的臂膀,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让拥抱传达您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当然,孩子也会明白,有了父亲的爱,他就可以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所以,要记得提醒自己:今天我拥抱孩子了吗?

掌握一点沟通的技巧

  

  有时候,父亲会发现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比如,孩子有问题可能去找妈妈谈,或者去找同学、朋友谈,但就是不找父亲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是上次与孩子沟通时,在某些方式方法上出了问题。所以,作为父亲,也应该掌握一点沟通的技巧。

【家教现场】

4岁的儿子正上幼儿园,爸爸很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 家有坏爸爸 ☆

儿子每次放学回来,爸爸总会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学都什么了?”

儿子并不知道“学什么”具体指什么,于是就回答说:“不知道,没学什么!”弄得做爸爸的也不知道儿子在学什么。

☆ 家有好爸爸 ☆

儿子放学回到家,爸爸就亲切地问:“孩子,爸爸想跟你学首儿歌,你把幼儿园老师今天教你的儿歌教给爸爸,好不好?”这时候,儿子就会很有成就感地教给爸爸。

但有时候,爸爸猜得并不准,于是,他继续猜:“那就把老师教的古诗教给我吧!”因为幼儿园学的东西有限,所以爸爸很快就能猜到孩子学什么,也能知道孩子是否真学会了。

这样,爸爸就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东西了,这比干巴巴地问孩子笼统问题的效果强多了。

【案例分析】

  孩子成长过程中,时时处处需要父亲的点拨、诱导、启发等。比如,父亲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一定不能太简单、太急切地问一句:“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呢?”然后期望孩子能像成年人一样,把在学校的表现完整地叙述一遍,这样的问话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应该学会把问题逐步分解开,再从孩子那里一步一步得到答案。这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与成年人不相同。当父亲笼统地问孩子时,他可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叙述。

  就像上面的坏爸爸,笼统地问孩子,孩子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意思,他又怎么能回答呢?好爸爸则善于改变问话的方式,懂得诱导孩子,从而实现与孩子的良好互动与交流。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亲不仅要善于诱导孩子去认识各种问题,发现各种问题,更要善于诱导孩子总结归纳各种问题,努力使孩子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可见,做父亲的还应该多掌握一点亲子沟通的技巧。

【教育建议】

建议一:做孩子的“玩伴”

  父亲应该尝试成为孩子的“玩伴”,和他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与孩子交流。当父亲与孩子打成一片时,与孩子的关系自然会变得十分融洽,再与孩子沟通就会变得比较容易。比如,当父亲看到孩子在玩玩具时,也可以蹲下来跟他一起玩,一起讨论怎样玩更有意思,这样,就会大大促进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建议二:在睡前与孩子交流

  孩子睡觉前,是父亲与他交流的好机会。比如,父亲也可以像母亲一样,在孩子睡前这段时间与他聊聊天,讲讲有趣的故事,让他猜猜脑筋急转弯,等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就会很乐意与父亲交流,这种沟通的效果要比在平时对他问长问短好得多。

建议三:接纳孩子的逆反

  很多孩子会在青春期前后变得逆反,虽然每个孩子的逆反程度不同,但最终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作为父亲,面对逆反的孩子,不要试图去压制他、控制他,不与他辩论,不试图说服他,否则,就会让他更加逆反。这时候,父亲应该从心理上接受孩子的逆反,接纳孩子,让他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只要父亲懂得后退一步,孩子就会有所反省。

建议四:给孩子表达的权利

  作为父亲,应该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权利,不要随便对孩子的话下结论,要学会倾听。如果父亲草率下结论,难免会失去评价的客观性,甚至会激怒孩子。所以,父亲也应该克服自以为是,唯我是从的单向说教的思维定势,要学会尊重孩子,鼓励他去表达自己。这样,父亲就可以了解孩子发生某种错误和行为的情境、条件以及心理活动,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理性教育。只有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权利,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及时纠正自己的主观评价,进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建议五:与孩子谈话要慈爱

  与孩子沟通时,父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尽量让自己从内心深处表现得慈爱一点,不要以“家长”的口气和角度跟孩子谈话,这样就会会让孩子对您产生信任,从而会使沟通变得卓有成效。一位父亲从来没有很慈爱地对孩子说过话,有一次,他听了一堂家庭教育的课程,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慈爱,于是他回到家后非常慈爱地对女儿说话,结果,女儿非常感动,与父亲之间的隔阂也很快消失了,父女间的关系日渐和谐。

建议六:注意其他一些细节

  父亲在与孩子沟通时,还应该注意把握好其他一些细节。比如,与妻子的关系要和睦,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给他一个比较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认真听孩子的谈话,哪怕孩子是在异想天开、“胡说八道”;自己犯了错误,也应该向孩子说对不起;放下架子,多与孩子一起相处;善于引导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等等。这些细节把握好了,与孩子的沟通就会更加有效,亲子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教子箴言】

  作为父亲,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确认自己的父亲角色,但不能高高在上,对孩子进行居高临下式的训话,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父亲应该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不断地调整、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争取与孩子保持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表扬孩子要有方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内心最本质的愿望是希望得到赞赏。当然,孩子也不会例外,孩子也希望能得到表扬。但在生活中,父亲对孩子的表扬很少,反而批评很多,可能是想树立父亲的威严形象。其实,对父亲来说,表扬孩子并非一件难事,也是应该做的。

【家教现场】

  儿子已经上4年级了,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爸爸很是着急。一天,孩子拿着70分的数学成绩单回到家……

☆ 家有坏爸爸 ☆

  当得知孩子的成绩已经是全班倒数几名时,爸爸开始埋怨儿子,还指着孩子的鼻子骂他是“笨蛋”。尽管孩子很委屈,但还是默默忍受父亲的责骂。

  结果,孩子接下来的成绩变得更差,有一次考试,竟然成了班上的倒数第一名。爸爸很是苦恼,想想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时,父亲也是责骂的,怎么到自己孩子身上就不管用了呢?他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 家有好爸爸 ☆

  看到孩子的成绩单,爸爸心里一震,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他感觉孩子在学习上一定遇到了难题。于是,他微笑着说:“没关系,孩子,你以后不要有什么负担,考得不好只代表你以前的学习出了某种问题,只要好好总结,端正态度,爸爸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一开始还比较恐慌的儿子,见爸爸这样真诚地说,一下放松了很多,就与爸爸交谈了起来,在交谈中,儿子总结了以前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而爸爸也帮助孩子解决了。

  最后,爸爸说:“你只要肯往前跑,你就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第二次考试,孩子的成绩前进了几名,爸爸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棒,比上次进步多了!继续加油!”在爸爸的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以后的成绩竟然都是前3名。

【案例分析】

  坏爸爸只会批评孩子,不懂得表扬孩子,虽然他小时候也是在父亲的批评中长大的,但毕竟时代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也需要做些转变。所以,对孩子还应该有表扬,甚至表扬要比批评多一些。而好爸爸面对同样成绩不好的孩子,则能真诚地鼓励他,表扬他,从而给了孩子强大的自信心,孩子的进步也很快。

  一位教育家曾说,表扬孩子就是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温暖的阳光,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它。其实,爱听表扬的话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获得父亲的认可,也是他的心理需要。所以,父亲一定要学会表扬孩子的进步,去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教育建议】

建议一:表扬要发自内心

  今天,赏识教育十分盛行。很多父亲以为,只要对孩子说声“你真棒”就是表扬孩子、赞赏孩子了。其实,表扬孩子并非这么简单。虽然年幼的孩子感觉不到您随口一说的“你真棒”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但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却能感觉得到。如果父亲不是真心表扬他,孩子就会感觉您很虚伪,这样,不会对亲子关系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不管孩子是否优秀,父亲都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真心去表扬孩子。

建议二:表扬孩子的努力与勤奋

  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发自真心,而且只能表扬孩子的努力与勤奋,而不应该表扬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并不是他后天形成的资本和技能,而努力则是孩子自身的认知。比如说:“你今天的作业写得真仔细,好样的!“这几道题做得特别快而且也没有错误,我真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在今天的赛场上,我看你在最后冲刺时已经非常累了,但你还是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名次,孩子,你真棒!”

  这样的表扬是针对于孩子的努力,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保持与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孩子也会感觉到父亲的表扬是经过仔细观察的,是真心的,表明父亲对他非常关注,这样孩子在情感上的就会缩短与父亲的距离。

  作为父亲,还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重视孩子的勤奋与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达给孩子,让他感觉只有勤奋与努力才能获得父亲的真心表扬。

建议三:表扬要有限度

  对父亲来说,表扬孩子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表扬,只有批评,就会让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甚至会自暴自弃。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一味表扬孩子,孩子也就感受不到表扬的存在了,表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它应有的价值。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频繁的表扬就会降低、转移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就会让孩子感到“表扬疲劳”,当面对一点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他也很容易选择放弃。另外,孩子被“表扬”得久了,他就会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缺点,从而会增长傲慢心。“物以稀为贵”,作为父亲,不应该让您的“表扬”泛滥,一定要有限度。

建议四:为你的孩子鼓掌

  一位父亲在六一儿童节观看孩子的演出,演出很精彩,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当这位父亲在为台上演出的孩子鼓掌时,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碰了碰他的胳膊,有点难为情地说:“先生,您能否帮我一个忙?”这位父亲疑惑地看着这位男子,他看上去有些憔悴,但显得很有礼貌:“先生,您能否再鼓几下掌?”这位父亲更疑惑了,男子继续说:“我儿子也在台上,我想为他鼓掌,可我只有一只手……”这位父亲被震撼了,他立即使劲鼓起掌来……

  试想,一位只有一只手的父亲都知道为孩子鼓掌,想法设法为孩子加油,那身体健全,有两只手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孩子鼓掌呢?

建议五:用鼓励代替责骂

  一个孩子数学考试得了76分,但他偷偷改成了96分。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责骂孩子,而且还透过这件事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希望上进,不甘落后。于是他对孩子说:“爸爸知道你心里不好受,但爸爸也知道你是不甘于落后的,只要你有信心,努力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取得进步,超过别人。爸爸相信你。”就是这样的鼓励,孩子的成绩真的进步很快。所以,面对类似的情形,请父亲们一定要克制自己,去鼓励孩子,而非责骂他。

建议六:奖励孩子也需要智慧

  奖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与表扬,但奖励孩子也需要智慧。

  一位父亲这样叙述:“我以前用物质奖励来管孩子。每当我担心孩子不听话,我就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冰激凌或新玩具。’孩子当时会听话,但下一次我还得再答应给她另外一个奖励。最近,我换了一种说法:‘孩子,如果你……那会对我很有帮助的。’而当她确实做了对我有帮助的事情时,我会把他做的事描述给他听。孩子听了神采飞扬。”

  以前的方法,孩子只会高兴一时,因为他得到了奖励。但现在的新方法,他为自己做的事而感到自豪。所以,父亲应该学会用智慧奖励孩子,而非物质。

建议七:在他人面前赞赏孩子

  批评孩子应该在他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而表扬孩子有事需要在他人面前进行,以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当别人说起或称赞您的孩子时,请不要说:“哪有啊?我的孩子很淘气,您的孩子才好呢,学习好,又懂事!”父亲这样说,会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委屈。其实,接受他人的称赞或是在他人面前称赞孩子,往往能激发孩子上进的决心。聪明的父亲应该这样说:“是的,我的孩子比较优秀,因为他一直很努力。”“这都是他刻苦学习的结果。”

建议八:通过他人来表扬孩子

  通过别人来表扬孩子,有助于对子正确认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也有利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他人的表扬,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自信心,还能融洽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孩子更快乐得生活。一位父亲曾带儿子到自己的办公室,结果父亲的同事看到小家伙特别可爱,就逗他玩,还给他出了考题,结果孩子表现很出色,同事们都禁不住表扬了孩子。孩子也特别高兴,也更加自信了,有时还要求父亲再带他去办公室与叔叔阿姨们一起玩呢!

【教子箴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但是,夸奖孩子并非易事,也需要智慧。所以,父亲一定要关注孩子每个细微的进步,力争对孩子夸奖得恰到好处。

批评孩子要讲艺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是难免的。对于孩子的错误,做父亲的不可视而不见,也应该批评他的。要知道,批评也是亲子沟通的一种方式。所以,父亲要学会批评孩子,要懂得批评孩子的艺术。孩子需要表扬,但该批评的时候也要批评。

【家教现场】

  一个9岁的小女孩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娇生惯养,很懒惰,一点家务活儿都不相干。后来,小女孩回到了父母身边。面对自己的懒惰女儿,爸爸很是着急,也总是说他,但孩子就是没什么改进。

☆ 家有坏爸爸 ☆

  有一次,女儿吃完晚饭就想走,一点也不想帮着妈妈收拾一下。结果,爸爸就批评她了:“我看你这个懒样子,以后我和你妈都没有了,你怎么办呀?”

  小女孩不紧不慢地说:“那我就请保姆呗!”

  “请保姆你也得通过劳动挣到钱呀,你这么懒,怎么能挣钱?”

  “呵呵,你们不是给我挣了老多钱了吗?”

  “你……”爸爸气得说不出话来,缓了一下,他才说:“你真是不争气呀,我和你妈这么拼命工作挣钱,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懒孩子呢?”

  小女孩听了这话,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回到自己房间玩去了……

☆ 家有好爸爸 ☆

  有一次,爸爸带着女儿去看电影——动画片《蚯蚓和蜜蜂》:很久以前,蚯蚓和蜜蜂身体都是圆的。后来,蜜蜂每天采花酿蜜,时间一长,竟长出了两只翅膀。而蚯蚓却整天躺在树下玩耍,饿了就吃些果子。冬天来了,蜜蜂酿了很多蜜,但蚯蚓却为食物而发愁。一天,蜜蜂带着蜜来看蚯蚓。蚯蚓感到非常羞愧,一头扎进了泥土里。后来,蚯蚓决定帮果树松松土,捉泥土里的虫子,改变了懒惰的坏习惯。时间一长,蚯蚓圆圆的身子变得越来越细。

  动画片深深地吸引了女儿。看完后,爸爸问:“你愿意学小蜜蜂呢,还是学蚯蚓?”

  “当然学小蜜蜂了!”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你说说看,小蜜蜂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爸爸亲切地问道。

  “它爱劳动,不怕艰苦,勤学苦练。”女儿兴奋地回答。

  “你说得很对,爸爸也希望你像小蜜蜂。不过,蚯蚓知错就改,也不懒惰了。它们都是好样的。”爸爸故意激一下女儿。

  爸爸的话,正好说中女儿的弱点,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她变得勤快了。

【案例分析】

  同样是想让孩子变得勤快,同样是对孩子的懒惰提出批评,但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坏爸爸很直接,可以说是与女儿针锋相对,但女儿也毫不相让,最后“两败俱伤”,没有好结果。好爸爸则能利用动画片里的情境,对孩子提出批评。因为孩子是有自知力的,所以也能从爸爸善意的批评中悔悟,从而改变自己。

  所以,父亲可以尝试利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在情景中与孩子沟通。不可否认,对孩子要赏识,但赏识要有个度,孩子犯了错误就得挨批评。如果这时候,还继续赏识他,孩子就会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失去正确的认知。

  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批评孩子,要让孩子心服口服。首先要用孩子能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给孩子讲道理时,要给他说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强行向他灌输某种高深难测的东西,不能照搬书本上那些晦涩的大道理,否则孩子是很难接受的。

  对孩子来说,只要父亲的批评是建设性的、客观公正的,而不是压制性的、想当然的,孩子就能够接受。所以,父亲一定要学习批评孩子的艺术。

【教育建议】

建议一:批评孩子时要客观公正

  对父亲来说,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冷静、理智和情形的头脑,千万不要在自己有不良情绪的情况下批评孩子,那样就难免失去客观公正性。正如美国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批评教育孩子,靠强制压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说话机会,他才能剖析自己的行为,触及灵魂的最深处,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

  另外,一位名叫马文·西尔沃曼的美国心理医学博士提醒家长,在以下几种场合下是不能批评孩子的:当孩子与您讨论某种个人问题时,当孩子看上去很激动而又没有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当孩子为某件事兴高采烈时;当孩子需要人帮助他做决定时;当您想让孩子解释或与自己讨论某件事时。

  可见,只有客观地批评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亲对他的尊重和诚恳的态度,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父亲的建议或意见。

建议二: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对儿童进行批评时,要在私下里执行;对儿童的赞扬,则应该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儿童受到赞扬后,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意义会很大,他会以之为骄傲和目标,并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加努力去获得更大的赞扬。而当众宣布他的过失,会使他无地自容,会使他失望,因而父母制裁他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会让他感觉没面子,从而会让他产生抵触情绪,排斥父亲。一位著名教育家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揭孩子短的父亲,是不配做父亲的。古人也曾指出,“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批评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建议三:不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

  很多父亲习惯在吃饭的时候对孩子提出批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饭桌上批评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沮丧的心理,从而影响他吃饭的心情,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成长。当然,孩子对此也很反感。一个5年级的孩子曾说:“爸爸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批评我,而且还经常拿出我以前犯的错误来再次批评,我也不能说什么,只能忍受。有一次我反驳了一句,爸爸就给我拍了桌子,吓得我就不敢再做声了。”有的孩子为了避免在饭桌上挨批评,吃饭时匆匆吃几口就走人,相对于批评,他们宁愿放弃吃好吃的饭菜。

建议四:批评孩子要合乎实际情况

  在批评孩子时,父亲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随意夸大孩子的错误,一定要符合实际,要有理有节,不能让自己想当然地跟着感觉走,任着自己的性子说。比如,在批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时,就不能说:“我已经说过100遍了,你就是不改。”这样的夸大其词,只会让孩子反感,起不到批评的效果。相反,如果父亲的批评合乎实际情况,合情合理,不翻旧账,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孩子就会感到父亲可亲可敬,就会感到父亲的形象很伟大,对于父亲的批评自然乐于接受。

建议五:注意批评孩子的语气语调

  在批评孩子时,态度要严肃,语气要平和,千万不问青红皂白自己先激动起来,连珠炮似地数落孩子,否则,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您的话就等于白说。所以,父亲一定要注意批评孩子的语气语调,要把说话的速度放慢一些,让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样的处理方式会更有力量,会让孩子感觉父亲很沉稳,像个父亲的样子,而且他也能听清楚您要表达的意思,更有利于他明白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从而努力改正。

建议六:掌握批评孩子的其他方法

  父亲还应该学一些其他的批评孩子的方法,比如,利用故事批评孩子,把对孩子的批评融入故事当中,让孩子自己反省,并从中获得感悟,这比给孩子讲大道理强得多;用写信的方式批评孩子,有时候会比直接与孩子对话的效果要好;利用暗示的方法批评孩子,通过暗示,孩子也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可以通过表扬他人来反衬孩子,以达到批评的效果;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孩子,会比大声呵斥孩子还要好得多;等等。用这些方法批评孩子,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而且还能避免亲子冲突,能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涵养,从而更加尊重甚至是崇拜父亲。

【教子箴言】

  有些父亲对赏识教育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只有一味的表扬而没有批评才是赏识,于是就对孩子的错误迁就姑息,从不提出批评。其实,这种做法是极端的。作为父亲,要明白一点:赏识孩子也需要必要的批评,甚至要适当地惩罚孩子。奖惩结合,才能培养出好孩子。

用通俗的语言谈“性”

  相信很多父亲都对与孩子讲“性”这个话题感到头疼,尽管如此,父亲也不能回避孩子提出的关于“性”的问题,否则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他可能就会通过其他渠道去了解,也许有的孩子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父亲应该与孩子谈谈“性”这个话题。

【家教现场】

  儿子已经6岁了,他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经常缠着爸爸问这问那,有时候问的问题让爸爸都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儿子又问了爸爸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爸爸,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 家有坏爸爸 ☆

  爸爸想: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直接告诉他,他也不理解呀。不告诉他,是不是就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呢?

  想来想去,他回答说:“儿子,这个问题你以后会明白的,现在说了你也不懂。”

  儿子说:“爸爸,我懂,你告诉我吧!”

  “你这孩子,说了你也不懂!以后再说吧!”爸爸有点着急。

  儿子不说话了……

☆ 家有好爸爸 ☆

  对于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一下说:“儿子,你知道种子发芽吗?”

  儿子说:“爸爸,我知道。”

  爸爸接着说:“是这样,爸爸把一粒种子种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肚子里也有一粒小种子,它们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你。”

  儿子很感兴趣。

  爸爸接着说:“后来,你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10个月后你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儿子乐得手舞足蹈:“哈哈,我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

【案例分析】

  关于“我从哪里来”这个孩子一直关注的问题,坏爸爸还是老观念,其实不是说了孩子不懂,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说,孩子不但没弄懂这个问题,还让自己的好奇心受到了打击。而好爸爸则不回避这个问题,而且还能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孩子当然能够明白,而且还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可见,与孩子谈“性”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跟孩子谈“性”的话题,对于中国的父亲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但是,不管怎样难,都应该尽早和孩子谈,不能回避。一位中国的性教育专家到美国学校考察性教育,看中美学校的性教育有什么区别。这位专家让孩子们描述“婴儿是从哪里来的”和“他们是怎样出生”的图画。结果,15个孩子中有11个描绘了因性关系而发生的繁殖图,而且他们也理解避孕、分娩的概念。在图画中,父亲和婴儿还都微笑呢!

  所以,父亲还是需要跟孩子谈谈“性”的,让孩子早日了解,孩子就会早日明白,就会早日走出困惑……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知道男女有别

  一位父亲接上幼儿园的儿子回家时,儿子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父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他笑什么。儿子咯咯地笑着说:“爸爸,我知道我们班上的妮妮为什么蹲着尿尿了,她没有小鸡鸡呀……”儿子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很得意。于是,父亲感觉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他就从一些小事上让儿子明白男女有别,而且还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不能再跟妈妈睡在一张床上了,也不能让妈妈给他洗澡了。结果,儿子都高兴地答应了。

建议二:在生活中积攒性教育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应该将书刊、报纸、杂志上有关青春期心理卫生的文章保留下来,让孩子阅读,从而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性问题,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建议三:引导孩子和异性保持距离

  虽然孩子开朗活泼,与异**往单纯大方,但父亲要注意引导孩子和异性之间保持最优美的距离。因为孩子的大大咧咧虽然不容易陷入早恋,但是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误会。可能孩子会遇到别人喜欢他,他还不知道,最后说开了,他还觉得很突然的情形。孩子与异**往如果没有距离,长大后也会导致很多感情误会,会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父亲要教育出一个端庄大方的孩子。

建议四:要孩子一定学会自重

  自重实际上是自爱和自我保护的体现。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知道自我尊重,长大后,很多污秽的事情都找不到他。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作风正派,思想相对保守的人,那些“苍蝇”是对他不感兴趣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都要帮孩子从小建立自重意识,从穿着打扮到言行举止,不可放任妩媚。多少成年人,因此而伤身毁誉,家破人亡,带来一生的遗憾。而成年人的很多思想和习惯都是在年少开始萌发的,父亲要细心引导。

建议五:不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私密活动

  作为父亲,您与妻子的私密活动一定不能让孩子看到。不要想万一孩子看到了该怎么向他解释,而是应该坚决杜绝被孩子看到。因为一旦被孩子看到,就会在孩子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会伴随他的一生,父母在他心里总会疙疙瘩瘩。所以,不要为了一时的欢愉而忘乎所以,让孩子看到是不能允许的。

【教子箴言】

  作为父亲,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有关于“性”的问题,而且尽量用通俗、简洁、诚实、清楚的语言跟孩子讲,这样孩子才能容易理解,才不至于让孩子通过其他不良的渠道了解,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